咨詢熱線
023-67967888 18502324398
023-67967888
中國樓市引爆裝修裝飾行業 2017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發布時間:2016-12-15 14:07:39 5761
過去的十幾年,房子是增值最快的資產,買了房的人賭對了這個大趨勢。2013年后,一二線與三四年城市開始分化,買了一二線城市房的人則賭對了這個大趨勢。到了2016年,樓市更如脫韁之野馬,急速上升的房價讓大家直呼樓市瘋了。在樓市江湖的腥風血雨中,地產商、炒房團、平民百姓都沖進了這個大漩渦,進去的、逃開的,個中滋味,如魚飲水。值得一提的是,跟隨樓市高歌猛進的既得利益者,唯建筑裝飾裝飾行業是也,房地產一直在增長,所以建筑裝飾行業也必然會隨之增長。而隨著今年9月全國主要熱門城市進入限購以來,樓市行情有所降溫,那么看似隨著為房地產而牽動一身的建筑裝飾行業究竟會如何發展呢?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現狀及市場規模預測
建筑裝飾業按照建筑物使用性質劃分可分為公共建筑裝飾和住宅建筑裝飾;按照裝飾專業劃分可分為室內外裝飾、幕墻、建筑智能化、機電設備安裝、消防、暖通等。我國的建筑裝飾行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不被重視的傳統小行業,飛躍發展成為年產值超過3萬億元的大行業,與土木建筑業、設備安裝業并列為建筑業的三大支柱產業。
我國建筑裝飾行業2015年的總產值約為3.72萬億元,較2003年的8,500億元增長了337.65%,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3.09%。其中,公共建筑裝飾爭取達到2.6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136%;住宅建筑裝飾爭取達到1.2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26.30%。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17年建筑裝飾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4億元,增長率達7.6%。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公共建筑投資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大型國際活動的舉辦,帶動了大批體育場館、會場、酒店、機場等公共建筑的投資建設,從而拉動裝飾需求的大幅增長。2003-2015年,我國公共建筑裝飾市場總產值由3825億元增加到2.32萬億元,預計2017年將超過3萬億元。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和住宅地產的持續發展,我國住宅建筑裝飾呈現快速的增長態勢。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住宅裝飾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51萬億元,到2015年增至1.66億元,同比增長9.93%。2003-2015年,我國住宅建筑裝飾市場總產值由4675億元增加到1.6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14%。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前景
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和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高的推動下,我國的建筑裝飾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一方面,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
2003年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49萬人。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6.10%,比2003年上升了15.57個百分點。城鎮化建設所帶來的住房建設和裝修需求將成為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2011-2017年全國城鎮人口比重
另一方面,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高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31195元。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的,我國將在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未來10年,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將持續增長。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費需求已經從滿足基本生存向追求舒適轉變,對生活空間環境的改善成為居民消費投入的主要方向。
人們對居住環境品質、裝飾質量和檔次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動建筑裝飾行業整體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也將帶動旅游業、餐飲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而為建筑裝飾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市場需求分析
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下游行業的發展及其帶來的裝飾需求。一方面,商業地產、酒店業、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及住宅地產未來幾年仍將持續發展,這將為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酒店、寫字樓的裝飾周期一般是6至8年,而娛樂場所、商務用房的裝飾周期還會更短,存量建筑的二次裝飾需求也將為建筑裝飾市場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保障。
1.商業地產的繁榮為建筑裝飾行業帶來發展空間
商業地產的形式多樣,按其功能可分為辦公樓和商業建筑兩大類。其中,商業建筑是指專門用于商業經營活動的房地產,主要包括購物中心、百貨商城、娛樂會所、超市、店鋪以及銀行、證券等經營性場所。2003年以來,我國商業地產開始加速發展,至2015年,全國辦公樓和商業建筑開發投資額分別達6,210億元和14,60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均超過了20%。商業地產的發展將為公共建筑裝飾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1-2017年我國商業地產完成投資額
2.住宅地產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及城鎮化穩步推進,我國住宅投資持續增加。2006年我國房地產住宅投資總額13612億元,但截至2015年,我國房地產住宅投資總額已高達64595億元。
2011-2017年我國房地產住宅投資總額
3.酒店業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旅游、商務出行等產業的發展,我國高端酒店的需求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
截至2015年底,國內星級酒店數量達到11970家;2006年到2015年,五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三星級酒店數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54%、6.43%和1.13%,高端星級酒店的數量特別是五星級酒店的數量呈現增長的趨勢10。未來高端星級酒店供應的持續增長,將為裝飾龍頭企業搶占高端裝修市場份額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
2011-2017年我國高端星級酒店數量
此外隨著國家近年來在文教體衛、交通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與之配套的建筑裝飾需求也將穩定增長。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行業競爭格局
1.“大行業、小公司”
建筑裝飾行業市場空間廣闊,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偏低。2015年,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約3.7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5.50%。同年,國內A股市場中建筑裝飾行業八大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合計約為528.38億元,占市場總額的比例為1.42%,其中規模最大的金螳螂的營業收入為186.54億元,占市場總額的比例僅為0.50%。
2.具備跨區域經營能力企業不多,以區域性市場競爭為主
受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風俗習慣和審美標準差異以及勞務工人和原材料供應限制等因素的制約,建筑裝飾行業呈現較強的區域性特征,大多數建筑裝飾企業經營區域局限在所在省份或所在城市,具備跨區域經營建筑裝飾業務的企業不多,僅有少數企業能夠實現跨區域經營,面向全國,開拓各地業務。因此,目前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競爭仍以區域性競爭為主。
3.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近幾年,我國建筑裝飾市場日益成熟,品牌、資金實力、人才資源、管理水平在工程資源分配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知名度高、資金實力強、人才資源豐富、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其發展速度遠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市場份額逐年提升。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行業進入壁壘
《建筑裝飾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十三五”期間,預計建筑裝飾行業平均年增長速度將保持在7%左右,工程年總產值將由2015年的3.4萬億元增長到年總產值4.7萬億元。其中公共建筑裝修市場規模將由2015年的1.74萬億元增長到2.3萬億元,年均增長速度在6.5%左右;住宅裝修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1.66萬億元增長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速度在8%左右;建筑幕墻市場規模將由2015年的3400億元增長到550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在11%左右;工程設計產業將由2015年的950億元增長到167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在12%左右。
整體而言,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集中度將逐步提高。建筑裝飾遍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不同檔次、不同規模、同技術難易程度的項目對建筑裝飾質量水平要求都不相同。對于一些規模較小、檔次較低的簡單裝修項目,進入門檻很低,小型裝飾企業都可以承做。但對于一些規模較大、檔次較高、技術較為復雜的大中型項目,則存在一系列的行業進入壁壘。
1.資質壁壘
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實行資質等級、市場準入制度,企業開展建筑裝飾工程的施工、設計等方面均要求具備相關資質。行業主管部門對資質的審查和管理非常嚴格,在企業資信、注冊資本、人員配置和業務經驗等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劃分和明確規定。通過資質的審查和管理,有效提升了建筑裝飾行業的準入門檻,優化了建筑裝飾企業的規模和施工質量,規范了行業競爭。隨著我國對建筑裝飾行業管理的日趨規范,對于裝飾企業的資質要求必將日益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也將隨之提升。
2.經驗壁壘
建筑裝飾行業是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較為明顯的行業,豐富的行業經驗與成功的裝飾施工項目記錄,是建筑裝飾企業取得客戶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完成一批標志性的樣板工程,能夠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增強企業承接大型項目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筑裝飾企業需要將自身積累的行業經驗與對客戶需求、施工項目定位的深入理解相結合,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項目解決方案,新的行業進入者很難在短期內達到這一要求。
3.資金壁壘
一般情況下,在承接大中型建筑裝飾工程時,建筑裝飾企業在項目招投標階段需要支付投標保證金,工程前期需要墊付前期材料款,施工過程中需要支付履約保證金、安全保證金,施工完成后需要承擔質量保證金,資金壓力較大。新進入的企業如果資金實力較弱,一般難以承接大中型建筑裝飾項目。
4.人才壁壘
建筑裝飾是一項系統工程,兼具人才和人力密集的特點。隨著新技術和先進軟件在建筑裝飾設計、施工領域的運用,建筑裝飾行業對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專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成為企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新進入的企業由于缺乏資金實力和品牌效應,一般難以吸引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人才短缺問題將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